劉永好認為,今年8月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、商務部、人民銀行、外交部聯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(guī)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鼓勵、限制、禁止開展的“三類”境外投資,這樣的做法非常好,劃定了界限,反而辦事效率更高。比如,屬于鼓勵投資類的農業(yè)境外投資,審批速度明顯加快。在他看來,民營企業(yè)對外投資時要創(chuàng)新對外投資方式,尤其是實現與當地政府、企業(yè)等多方共贏,才是正確的對外投資之道。
對外投資要與當地企業(yè)合作共贏
新京報:如何理解創(chuàng)新對外投資方式?
劉永好:以前有些對外投資就是拿錢到外面去買人家的工廠買設備,買人家的土地建工廠。比如前不久就發(fā)生了一個事:中國企業(yè)在澳洲購買牧場,被澳洲媒體、政府高度關注,最終沒有獲批。這就給我們敲個警鐘,別人的國土買不到,但可以充分利用這片土地,進行本土化投資運營,與當地企業(yè)合作共贏。
新京報:請舉例說明。
劉永好:我們發(fā)現,作為農牧企業(yè)收購一家面積巨大的養(yǎng)牛場,這大片的土地能帶到國內嗎?顯然不能,也沒有很大的價值。那么,如何妥善處理與當地農民、企業(yè)、政府等之間的關系?我們經過研究發(fā)現,我們的國家真正缺少的不是土地,而是優(yōu)質的產能,所以,我們收購農場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好當地牧場的優(yōu)質自然條件,大大提高我們的牛肉或牛奶產能。
比如,我們2015年找到了澳大利亞最好的養(yǎng)奶牛企業(yè)和農場,由于種種原因,這家農場要出售,我們去找他談,決定聯合一家澳大利亞大型農場、加工公司等三家企業(yè)成立一家澳大利亞鮮奶控股公司,生產的優(yōu)質產品銷售到中國市場。這家控股公司收購了澳大利亞本土大型牧場,進展非常順利。
海外投資范圍界限明確 審批周期更短
新京報:今年8月,多個部門明確鼓勵、限制、禁止開展的“三類”境外投資,對此,你怎么看?
劉永好:國務院出臺這個政策,我覺得非常好,給我們明確了哪些可做,哪些不可做,界限明確了,我覺得這樣反而好辦事。因為農業(yè)對外合作、技術標準輸出的境外投資都在國家鼓勵開展的境外投資范圍,加上國家鼓勵在“一帶一路”領域投資,所以,我們沒有感覺到國家對外投資的限制給我們帶來不便。
相反,我們最近一項數億美元的海外投資,從向發(fā)改委,商務部、外匯管理部門正式上報、材料到審核獲批,僅用了不到兩個星期,我們都沒想到能那么快。
新京報:之前這類審批大概需要多長時間?
劉永好:以前有一個審批流程和周期,大約需要一個月。
新京報:你如何評價審批加快?
劉永好: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。根據國家新政策,鼓勵的部分繼續(xù)給予支持,對外投資好鋼用在刀刃上。由于我們是在農業(yè)食品領域的投資,所以,相關部門都支持,一路特別順,和我們合作的外商也很詫異。
新京報:《意見》重點推進 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境外投資。請問這其中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是什么?
劉永好:新希望圍繞“一帶一路”做了很多投資,從東南亞到南亞,包括越南、印尼、緬甸、斯里蘭卡等都進行了投資,主要圍繞農業(yè)、食品、技術等。目前已投入近一百億元。在沿線國家通過投融資、收購、戰(zhàn)略合作、本地化的人才戰(zhàn)略等途徑,圍繞構建高端動物蛋白產業(yè)鏈進行布局。
總的來說,海外投資比較成功,平均回報率高于國內,約為10%甚至更高。
新京報:在對外投資的同時,如何促進國際產能合作?
劉永好:2013年12月,新希望產業(yè)基金控股收購了澳大利亞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畜牧業(yè)公司(簡稱KPC),另外,2014年,集團成員厚生又投資完成了對美國芝加哥肉食品深加工公司Ruprecht的收購。在國內我們也有相關基地,這就促進了中國、美國、澳大利亞的三方的國際產能合作,擴大投資規(guī)模的同時創(chuàng)造了更大的價值。
新京報:新希望2018年海外投資方向有哪些?
劉永好:主要有三點考慮,一是我們將會沿著國家“一帶一路”的重點區(qū)域進行投資,其次,會在對我們國家資源互補作用大的地方進行投資。比如,澳大利亞農牧產業(yè)的自然基礎好,而國內對乳制品的需求很大,我們便在幾年前布局,目前我們在澳洲與當地合作的奶粉工廠正在建設。最后,我們會圍繞新時代的美好生活、圍繞當下的消費升級需求進行投資。